11月中旬,為一睹珍稀植物的燦爛容顏,我不畏寒冷,在深秋時節直奔太平山,沒想到前一天還被山嵐雨霧給團團包圍,隔天竟然陽光普照,晴空一片蔚藍如洗,好似想滿足我心中多年來的懸念啊!
階梯兩旁的紫葉槭葉子早已掉光
從太平山莊觀景台飽覽四周明朗景致
要前往台灣山毛櫸步道(如google地圖所示),必須車行一段翠峰景觀道路,趁著上午晴空萬里無雲,我們決定先走訪翠峰湖,欣賞難得好日的湖光山色。
這可是台灣原生種太平山櫻的落葉?
在青山及藍天的映照下,雖然正值冬季枯水落葉期,湛藍的寧靜湖水依然讓人神醉不已。
翠峰山屋前翻騰的雲海
台灣山毛櫸步道就位於翠峰山屋旁,單趟3.8公里,往返約需3到4小時,不過如果你以為沿路就可欣賞台灣山毛櫸的黃葉景觀,那可就大錯特錯了,想要遇見它的大片純林,必須一路走到3.2公里處呢!
潮濕苔蘚地面上落下的小白花
沿路會經過幾處明顯的板岩岩壁
這株灌木上的雨水還未乾呢
台灣山毛櫸步道就像常見的中海拔森林步道,放眼所及盡是山櫻花林、紅檜林、柳杉林等針闊葉混合林,前面2.2 公里大抵沿著早年運材軌道鋪設,沿路還有工寮、轉轍器等鐵道歷史遺跡,山徑主要為泥土碎石路,既平緩且寬敞,算是輕鬆好走。真心感謝老天爺如此配合,看著陽光穿透濃密的樹林間,不時可見樹幹及地面長滿苔蘚地衣,景色更顯清幽動人!
緊貼著樹幹的地衣,猶如樹的裝飾品。
鐵道歷史遺跡
翠綠苔蘚隨處可見
由於之前連日陰雨,雖然不少路段早已鋪上沙包或鋼筋水泥塊,某些地方依然泥濘難行,就算穿著止滑的鞋子,也得步步為營,這時真希望有雙雨鞋好換啊!
開闊處乍見可觀雲海,真是一大驚喜。
稜線上已變色的山毛櫸正等著我們
這片未乾的泥濘路讓人寸步難行
休息區的鐵道轉轍器遺跡
零星的楓紅還是很有看頭
光禿禿的太平山櫻花林
步道從2.5 公里處開始離開山腰路,先是一路陡下,再逐漸爬升,起伏頗大。
正前方可是南澳北溪?
一轉眼又開始風起雲湧了
只見擦身而過的男女老少都走得氣喘吁吁,不斷為彼此加油打氣,最後才轉折進入視野開闊的山谷。
改從山谷仰視上方雲海
左邊階梯可切上稜線
回首對面剛剛走過的山頭
前方就是純林稜脈,山毛櫸,我來了!
終於爬上步道3.2 公里處的稜脈,只見僅存的山毛櫸耀眼黃葉跟枯枝併陳,別有一種沉靜蕭瑟的美感,信步沿著稜線繼續往前行,直到3.8公里的步道終點,可飽覽廣達1千多公頃的山毛櫸純林景觀呢!
它原是溫帶的優勢樹種,推測大約40萬年前來到台灣落腳,屬冰河孑遺植物,目前只在東北部幾座山頭還能見到身影,分布海拔1,500 至2,000公尺間,由於喜歡生長於稜線的迎風坡,加上結實率偏低,據說4到6年才有一次豐收,而且種子不易發芽,是台灣最新公告的五大珍稀植物之一。
我將目光不斷停留在枝椏間及地面上,刻意找尋它的種子,以及一種也是台灣特有的「夸父綠小灰蝶」,聽說會在它的枝條產卵,果真就是無緣相見啊!
台灣山毛櫸又稱台灣水青岡,屬殼斗科落葉喬木,樹高可達20 公尺以上,春天一到開始抽新芽、開花,夏季頂著翠綠樹冠,所以又有「夏綠林」之稱,秋天改換一襲金黃綢衫,冬季僅存個性十足的光禿枯枝,充滿迥異的四季風情,可說是台灣最迷人的樹種之一。
天生具有社會化傾向的山毛櫸,非常善於向同類伸出友誼的雙手,難怪有機會長出這片廣袤森林,可說是目前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原始林。看著樹幹粗壯、枝條彎曲盤旋的老樹,努力在此撐起一片天,一是讚嘆,二是心疼,就像遠方翻飛的雲海,內心也不免跟著波濤洶湧起來。
步道終點老樹的灰白樹幹生機無限
由於太平山訂房不易,被迫選在落葉率70%的時節才能碰到面,不過有幸在深秋時節遇見山林間最後一抹金碧輝煌,親眼見識這個堅苦卓絕又心手相連的特有物種,也算是一償多年宿願,怎不令人動容?
回程的雲海感覺更壯觀了
隨著氣候變遷、全球暖化日益嚴重,有時不免擔心長在山稜上、已經退無可退的台灣山毛櫸,或許很快就會面臨滅絕的命運,衷心希望不僅在我有生之年它還能存續,更希望後代子孫有機會見識這個特殊物種多變迷人的容顏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