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居生活第二天,啁啾鳥鳴是最佳鬧鐘,晨光早就透窗而入,充份體會什麼是日出喚醒清晨,而民宿前的綿亙山景正在呼喚我,放眼所及一片層巒疊翠,在早晨陽光的洗禮下,更顯閃亮動人。
青山正一座座被晨光喚醒
沐浴在陽光下的小木屋
雖然還想繼續享受美好寧靜的晨光時刻,不過大廚阿萣已準備好豐盛早餐,在飽餐一頓後,是該收拾行囊準備出發了!忍不住又戀戀不捨站在群山前,用鏡頭也用心留下這絕美的畫面。
最右邊依序是千里眼山與清水山
正前方是白髮山,三角錐山遠遠躲在背後。
這天的計畫是攀登立霧山(如google地圖所示),接著繞到達道耆老家的觀景台,聽說那裡有壯闊的太平洋海景可觀賞,不過路程頗長且有些難度,感謝阿萣特地放下手邊工作充當嚮導,確實讓我們安心不少呢!
再看一眼阿萣農地,跟鄰居以箭竹林為界。
不過跟隨老手有一項缺點,就是累人啊!阿萣一出發就帶我們直接穿越鄰居的山坡,在根本無路的情況下一路爬升,看他健步如飛,我們則是步履沉重、氣喘如牛,最後才接上砂卡噹林道,還好一上林道就有美景犒賞。
阿萣家及砂卡噹溪依稀可見
砂卡噹林道全線都是水泥路面,坡度平緩,相當易行,加上有優美的林道跟綿延的青山美景一路作陪,走來更是賞心悅目。
白髮山跟三角錐山彷彿依依不捨一路跟隨
早年會將砍伐後的樹頭作為林道穩固的地基
這段邊坡則有砌石駁坎保護
具有鮮紅長花梗的小金石榴花
大約歷經一個半小時,來到林道3.5公里處,就是登立霧山及往達道民宿的叉路口。繼續往達道家步行一段路,終於抵達立霧山登山口,一開始就用陡峭窄徑迎接,足見它的挑戰性!
低海拔林下常見的大花羊耳蒜(蘭)
這棵枯倒木的餘生依然精采無比
深不見底的岩石洞穴
首度擺脫密林包圍,乍見被雲霧環擁的三角錐山,真是一大驚喜啊!這座外觀看來非常有個性的山,一直是我的最愛,從今早老是遠遠躲在後面,這時猶如專程露臉為我加油打氣似的,不過頃刻間,又馬上被北方陣陣山嵐給團團圍住。
我們繼續埋頭苦走,努力在腳下亂石、樹根及頭上樹枝間站穩腳步,一路跌跌撞撞,帶著全身烏青,終於抵達海拔1274公尺的三角點。立霧山與千里眼山、清水山被山友合稱「砂卡噹三雄」,算算單程2.2公里大約費時一小時,對我而言已是了不起的成就,而且這可是我花蓮的第一座小百岳呢!
倒木上的苔蘚,長出密密麻麻的無性芽孢。
下山路一樣艱辛無比,不斷在橫陳的樹幹與大小石塊滿布的乾溪溝之間找路,已完全無力舉起相機拍照,好不容易走到傳說中達道自行整理的觀景台,天啊 ! 眼前除了山嵐還是山嵐,太平洋到底在哪?
山下蘇花公路明顯的車流聲,提醒我們正前方確實是太平洋沒錯!我們決定在這塊突出的峭壁停留吃午餐,希望待會兒還是有機會撥雲見「海」,不過看著雲霧仍不斷聚攏,這回只能無功而返,繼續往達道家前進了。
正在交配的莫氏樹蛙
普來氏月桃
中海拔山區常見的瓦氏鳳尾蕨
呈鳥趾狀的羽狀複葉非常容易辨識
嫩芽雖苦,卻是原住民眼中的珍饈野味。
終於抵達大門深鎖的達道民宿
達道的家就位於立霧山的山腰,屋子前方除了可坐擁群山美景,還能清楚鳥瞰大同部落。達道可說是目前部落最年長的耆老,雖然已經80幾歲高齡,平日一人獨居山上,有登山客造訪民宿時,會特地從山下背著食材上山,再拿出「辦桌」的看家本領待客,實在令人佩服!不過日前因身體微恙住院,民宿目前暫停開放。
俯瞰大同部落
可是薄紗輕掩的三角錐山?
戶外還有提供露營區
好壯觀的風起雲湧
懸鉤子的果實真美味,連竹雞都來搶食呢!
假赤楊的落花
從達道家再度走回砂卡噹林道,相較之前立霧山的坎坷山路,這裡就像天堂一般!不過堅硬的水泥路走久了,會讓早已疲累不堪的腳ㄚ子更痛,終於能夠體會阿萣為何說他最討厭走水泥路,此時,只能盡量忽略腳趾頭不斷發出的抗議,也不能多想大禮步道、太魯閣台地還有多少公里要完成,像個苦行僧一般,心無旁騖追逐眼前美景,拖著麻木的雙腳前行復前行!
山徑充滿迂迴之美
再度經過這片醒目的大岩壁
午後又開始起霧了
從山壁垂懸而下的田代氏澤蘭
此行從原訂走訪大同部落行程,改為勇闖立霧山,加上下山後有好多天全身痠痛不已,其實一點都不覺得遺憾啊!在大禮部落停留期間,以及跟阿萣互動的過程中,深刻感受山居生活的可貴及不易,而原住民的生活哲學與智慧,彷彿與山林合而為一,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。近幾年大禮大同居民組成「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」,以「與自然協調、對環境友善」為宗旨,努力推動生態旅遊,包括成立接待家庭、友善種植農作物、統一收費標準等等,撇開背後仍存在不少人事問題與政治角力,住民的用心確實值得讚許,衷心希望這座桃花源,就算山徑不寬,如同我傻呼呼勇闖立霧山一樣,能繼續勇敢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