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中旬,因參訪活動來到基隆八斗子漁村,向晚時分,當我們沿著潮境藝術海岸步道散策(漫步),走向綠草如茵的環保復育公園,很難想像腳底下曾是臨海的垃圾掩埋場,看到另一側的深澳峽角、基隆山、九份、鼻頭角,雖然厚重雲層罩頂,仍清晰可見,而黑鳶在公園盡頭上方迎風飛翔,彷彿一支靜止不動的黑色風箏,鼻腔裡盡是海洋的味道,深刻體會自己正離台灣北方的海洋—東海好近!
深澳峽角、基隆山、九份、鼻頭角
黑鳶正迎風飛翔
拜暖冬所賜,多雲時晴的好天氣,一掃「雨都」陰雨綿綿的既有印像,第一天的學習行程,主要參觀海科館區域探索館、長潭社區及潮境海洋中心,聆聽導覽人員生動解說八斗子風華,了解這個漁港城市的古往今來,也走進長潭社區進行交流,當他們端出當季旬魚湯、黃金蟹的「澎派」點心待客,為當天活動畫下完美句點,只見我們人手一隻飽滿蟹膏的鮮美螃蟹,好個五感海味體驗!
基隆雖屬城市,更曾歷經繁華,如今,跟多數鄉村一樣,面臨產業不興、人口外移、生態保育等課題,看到產官學及社區通力合作,努力突破現有困境,再現漁村風華,也扮演海洋環境教育的領頭羊,內心是既佩服又感動。
隔天,則是賞景兼健身行程,我首度體驗鐵道自行車,內心早就充滿期待。自行車站緊鄰著八斗子火車站,是全台離海最近的火車站,聽說這個月台橫跨基隆市與新北市,也是全台唯一橫跨兩個縣市的車站,加高的月台方便民眾遠眺,跟臨海的公廁上方一樣,都是絕佳望海處。
八斗子車站是全台唯一橫跨兩縣市車站
從八斗子車站月台眺望海景
左邊是昨天才走過的潮境公園
右邊是深澳漁港
鐵道自行車路線圖
鐵道自行車只需用雙腳踩踏,得以好整以暇欣賞依山傍海的優美景致,相當輕鬆愜意。這段自行車軌道,可從八斗子直達深澳舊站,長度約1.3公里,眼見河豚造形的車體,一長排沿著舊鐵道緩慢前進,煞是可愛,行經隧道時,裡面用LED燈營造五光十色的海底景觀,更是引來讚嘆連連。
早已廢棄的煤礦場
深澳支線的前身是日治時期「金瓜石線」,原本是條「五分仔車」輕便鐵路,從瑞芳水湳洞到基隆八尺門,1935年開始建造,主要載送煤礦、糖、鹽等貨物,與平溪線的地位可說不相上下,風光一時,曾被推舉為「台灣最美海岸支線」,也博得北台灣多良車站的美譽,隨著煤礦減產、運煤需求不再,幾經廢線、改線,於2007年全線停駛,2014年因海科館啟用,才跟著復駛,開始載客往返八斗子站與海科館站之間。
接著,轉往望幽谷步道,從65高地開始健行,只見階梯步道蜿蜒,先陡下到望幽谷,據說原名「忘憂谷」,不知何時就被改名了。
這片大草原就是望幽谷
穿越望幽谷後,繼續往上爬,走向八斗子漁港途中,右側可欣賞無敵海景,還隨處可見海蝕平台、斷崖、沙灘、V型谷特殊海岸地形,及滿布摺皺、節理、斷層等地質景觀,步道依著山勢忽上忽下,而狀似一隻鯨魚的基隆嶼,忽前忽右,一路為伴。
俯瞰來時路
破碎的豆腐岩
步道左側不時可看到海州常山,又稱臭梧桐,在此長成灌木型態,它的花期很長,在暖冬時節依然燦爛無比,白花搭配著粉色的花苞、花蕊,極為醒目,除葉柄、花柄很長,花冠筒、花蕊也都很長,球型核果會慢慢從綠轉藍,花萼也會跟著逐漸轉紅,相當有看頭。
小枝跟葉柄都被有短毛
宿存花萼包覆果實成長
果實會逐漸從綠轉藍
遙望出發處
凹葉柃木
正開著密密麻麻花朵的凹葉柃木,常見生長於北部海岸,所以又名「濱柃木」,屬山茶科,葉如其名,先端有明顯的凹缺,邊緣略反捲,表面光澤,細小花朵生長於葉腋,多數2~4枚叢生,為淡黃綠色,相較油亮的葉片,花朵顯得非常低調。
好壯觀的海蝕崖
海防碉堡
從海防碉堡拍攝全景圖
下方的節理地質景觀很可觀
海防碉堡上方可說是絕佳的賞景處,左下方的油庫、八斗子漁港,前方的和平島、野柳峽,右邊壯闊的海蝕崖,完全盡入眼簾,偶見漁船、貨輪行駛海面,更是份外舒心。
八斗子漁港的步道出入口
從漁港堤防所見的基隆嶼
從漁港燈塔回首走過的海蝕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