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中旬,在一個春雨時下時停的平常日早晨,我們來到曲折幽靜的樹林街,首度造訪一棟很有風格的老屋餐廳。
好特殊的名字!好有意境的設計!馬上被大門口的木雕招牌所吸引,後來才得知鹿角枝是一種國畫技法,因樹枝上仰的姿態與鹿角相似而得名,還聽說店主是美術老師,原來是藝文界人士,難怪一進門就有種錯落有致的美感,以下就先來欣賞幾張側院及前院的照片。
這棟兩層樓老房子,已走過60年的歲月,據說前身是小兒科診所,如今再也聽不到孩童哭鬧聲,更聞不到一絲藥水味,只徒留一派恬靜從容。
從2011年11月開幕至今,這裡成了一處提供早午餐、輕食及咖啡的安靜場所,相當適合一顆想要懷舊、沉澱的心靈,店內設計盡量維持原有的樣貌,卻也充份透露店主的巧思,處處都是多年蒐集的骨董傢俱與收藏品,靜靜交流彼此不同的時光故事。
走上狹窄陡峭的樓梯通往二樓,眼前隨即一亮,只覺得滿室生輝,台南的老屋似乎經常可見磨石子樓梯及地板,輕易帶人回到童年的盛夏時節。
這天,整間店彷彿我們獨享,一覽無遺的寬敞空間,只見老傢俱不僅中西併存,還兼具日式風格,可說是任君挑選,我們馬上選擇前面靠窗的座位,在自然光的環伺下,聆聽著雨聲,看著雨滴輕灑在二樓露台的長木桌及黑松枝葉上,偶爾傳來台南附小的鐘聲及孩童嬉鬧聲,可說是寧靜之外的插曲,心中滿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喜悅。
我們各點一份早午餐,玉米濃湯先溫暖了腸胃,接著主菜上桌,馬上帶來驚人的視覺享受,只見盤內顏色繽紛,充滿著春天的氣息,光是生菜及水煮蔬菜就將近10種,相當合我這種喜歡大口吃青菜人的胃口,每樣吃來都很鮮脆爽口,番茄醬也吃得出是親手製作,搭配著鬆軟的炒蛋、彈性十足的德國香腸及香酥的烤土司,想吃完這一大盤,除了時間要充裕,還真的需要一個超大胃口呢!
實在是吃撐了,待拿鐵咖啡一送上,我決定先逛逛再回來好好品嚐,沒想到等我逛完一大圈,奶泡喝來堅實依舊,實在是令人激賞啊!
即將離開前,原本安靜的二樓空間突然出現一陣聲響,原來是新人來此拍婚紗,看到穿著旗袍的年輕新娘,選擇落座到榻榻米區,突然有種時光錯亂的感覺,老屋若是有知也必定欣慰不已。真的很開心看到在有心人士刻意維護下,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台南老屋得以重生,繼續向旁人娓娓訴說著,就算歷經歲月的洗滌,生命的豐華依然可以風姿綽約,而且引人注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