隙頂,除了是國內著名的高山茶茶鄉,也是熱門的觀霧地點,擁有得天獨厚的視野景觀,加上就位於台18線阿里山公路旁,交通相較便利,一月下旬,決定來此跟雲海約約會 ! 而二延平步道的終點,大約海拔1400公尺左右,就是這趟約會的目的地,可說是阿里山山脈最低海拔的雲海落腳處 !

步道起點位於阿里山公路53.5公里處附近,路旁設有木造觀景平台,走上一小段石階路,還有一座木造涼亭及洗手間,每逢假日,總是熱鬧非凡,除了是登山健行的休憩點,也成為遊客賞景聚餐的好去處。

P1030543.JPGP1030544.JPG 步道入口解說牌P1030545 廁所外牆大幅導覽圖 

沿著枕木階梯一路往上,雖然不時得要休息喘口氣,冬季走來其實相當舒適,步道兩旁盡是細緻修長的石竹林,以及自然濃密的原生林。

石竹又稱轎篙竹,適合生長於海拔9001800公尺的山區,常見於岩石地或陡坡上,不僅平易近人,也是阿里山的特產及獨特風情呢,因彈性佳早年常用來抬轎子,讓轎夫的肩頭負擔輕鬆許多,因而得名,在阿里山公路未通車前,輕巧的二人轎曾為奮起湖一帶的山徑,增添不少喜氣

P1030596.JPGP1030595.JPGP1030594.JPGP1030593.JPGP1030547.JPGP1030549.JPGP1030550P1030551.JPGP1030552.JPG 上方是沿途第一處觀景涼亭 

來到距離起點大約500公尺處,視野頓時豁然開朗,巨石駁坎所在的梯型茶園終於到了 ! 茶園的駁坎是由整地挖出的巨石堆疊而成,據說茶園中的巨石,從早年的共存、第二代搬遷到再度回歸,曾歷經三個世代,如今,不僅深具生態保護意義,也成為當地獨特景觀,偶爾還能在巨石上發現沉積的化石遺跡呢 !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每次一想到新港,心頭總是暖暖的,親切感也會油然而生,因工作之故,多年前我曾走進這個寧靜的古老小鎮,得以認識這片豐饒的土地,及一群有溫度的在地居民,也深刻體會他們努力建構心中美好的家園,而這些由社區人事物交織而成的珍貴記憶、經驗與憧憬,一直不斷感動、滋養著我,今天就帶大家走一趟新港歷史的發源地~鄰近北港溪畔的「板頭村」

P1020547.JPG 用馬賽克拼貼設計的板頭村地圖

新港的地名源自「笨新南港」,可說是「古笨港」聚落的延伸,三百多年前,流傳著「一府二笨三艋舺」的說法,古笨港曾留下開台第一村的美名。

古笨港大約位於今嘉義、雲林兩縣交界的北港溪一帶,因原住民稱北港溪為「笨港溪」而得名,從明朝末年到清朝乾隆中葉,笨港街一直是人煙密集的大街市,所以「笨港」在臺灣近代移民拓墾過程中曾扮演重要角色,後來因洪水為患及漳泉移民間紛爭不斷,迫使「笨港南街」的漳州人集體搬遷至現在蔴園寮「新南港」一帶

P1020482.JPGP1020483.JPGP1020479.JPGP1020480P1020486.JPG 主祀水仙尊王的水仙宮

首先來到位於「舊南港」的「水仙宮」,是嘉義縣唯一的二級古蹟,已走過200多年歷史,雖然遭受無數洪水及地震影響,必須不斷整修甚至搬遷,廟中如今仍保留許多木雕及彩繪珍品,斑駁的色彩依稀透露昔日的繁華歲月。

P1020490.JPGP1020491.JPGP1020488.JPGP1020487.JPGP1020481.JPGP1020484.JPGP1020489P1020494.JPG 近北港溪畔的農田風光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利用秋高氣爽的十月底假期,來到這座沒有過度商業開發的純樸山城,卻一掃以往潮濕多雨且寧靜的印象,只見如織的國內外遊客在巷道及各景點間穿梭,跟上午的驕陽一樣讓人難以招架。

為了躲避遊客及陽光的雙重威力,決定先造訪1922年建造深具日式豪宅建築風格的太子賓館,果真相對幽靜,沒有多留意採傳統工法建造的屋瓦或花窗設計,反倒為晴空下花木扶疏的庭園景觀著迷不已。

P1030315 (1280x961).jpgP1030306 (1280x961).jpg P1030307 (1280x961).jpgP1030308 (1280x961).jpg 粗壯的九芎樹宣告冬天已不遠

屋旁粗壯的九芎樹葉子幾乎落盡,提早宣告著冬天將至,跟同屬落葉喬木目前仍枝葉繁茂的無患子老樹,可說呈現出迥異風情,在四周的青山及藍天白雲輝映下,看似就這麼陪伴老屋走過將近百年的歲月,如今,雖然主人的親臨不再,卻多了遊客的駐足讚嘆。

P1030309 (1280x961).jpgP1030311 (961x1280).jpg 難得看到這麼老當益壯的無患子樹

考量午餐選擇機會有限,只好提早到礦工便當就近果腹,沒想到餐廳已經人滿為患,因為義大利麵需要等候,還是便當比較方便,卻吃到生平最陽春又昂貴的便當,以這價位在山下要吃上兩個豐盛的便當都綽綽有餘啊!想來除了風景區因素,或許是因為要事先做好才能應付川流不息的客人,不僅米飯偏硬,烤排骨也稍嫌乾澀,配菜更是寒酸,最不得我心,更令人懊惱的是,就在餐廳外大樹旁的木椅上丟了一只跟隨多年的心愛保溫杯呢。

P1030368 (1280x961).jpgP1030317 (1280x961).jpg 白瓷盤盛裝菜色卻很陽春便當P1030322 (1280x961).jpgP1030323 (1280x961).jpg P1030324 (1280x961).jpg 四連棟日式宿舍群P1030335.JPG 金瓜石車站附近的導覽圖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這趟台東慢遊,終點站是達仁鄉南田村的阿朗壹古道,能夠親自踩踏這條充滿自然及人文風味的歷史軌跡,可說是內心深藏多年的渴望!車行台11線及台9線濱海公路期間,太平洋彷彿觸手可及,且一路呼喚,卻從未有機會真正走近它,拜訪阿朗壹古道彷彿也同時回應它的召喚。

順著台9線左轉進入台26線,往南行駛到公路維修終點,路邊樹立著一塊088白底紅字招牌,也就是目前台26線台東路段這端的盡頭。

P1030241 (640x481).jpgP1030240 (640x481).jpg 這裡台26線公路的盡頭

26線原本計畫環繞整個東部海岸線,經環保人士多年來不斷抗爭陳情,工程幾度耽擱受阻,目前尚有兩處路段還未修築,其中「屏東牡丹旭海至台東達仁安朔」路段,就是舊稱「瑯嶠卑南古道」中的「阿朗壹古道」,可說是台灣最後一塊原始的海岸礫石灘,珍貴自然不在話下

走下滿布著大小礫石及漂流木的南田沙灘,蔚藍的海天一色馬上直逼眼前,午后驕陽正熾熱,只好先選擇一塊有少許林投樹遮蔭的漂流木坐下,才能盡情欣賞充滿不同色調的波濤洶湧,以及被淘洗成光滑卻圓扁大小不一的南田石。

南田石在雅石界相當知名,起因於達仁溪沖刷岩石進入太平洋,屬於一種石英沙沉積岩,受到潮汐及海浪長年不斷拍打,終於形成質地堅硬、色澤及圖案多變的奇石,而南田石沙灘的海岸線長約10公里,據說經過海水一路沖刷帶領,這些石頭滾到台東旭海會越變越小顆呢。

P1030243 (640x481).jpgP1030244 (640x481).jpgP1030246 (640x481).jpgP1030247 (640x481).jpgP1030248 (640x481).jpgP1030249 (640x481).jpgP1030250 (640x481).jpgP1030251 (640x481).jpgP1030254 (640x481).jpgP1030258 (640x481).jpgP1030242 (640x481).jpgP1030259 (640x481).jpgP1030261 (640x481).jpgP1030262 (640x481).jpgP1030266 (640x481).jpg 眼中盡是湛藍海水、石頭及漂流木  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台東可說是原住民種族的大熔爐,到此不妨安排一趟安靜的部落巡禮,彷彿與當地社區融為一體,才不枉此行呢!

從台9線金崙車站正對面的小路轉進來,沿著東66縣道(金崙林道),行駛大約45公里,隨即來到山明水秀的金峰鄉歷坵村,這個寧靜的村落位於金崙溪流域的中游,就在金崙溪溫泉上方,主要是排灣族及魯凱族人居住的部落,自荷蘭時期即有記載,部落名稱「魯拉克斯」rulakes),原是樟樹林之意。

P1030234 (640x481).jpgP1030190 (640x481).jpg 已廢校多年的歷坵國小P1030191 (640x481).jpg 校門口繽紛的部落圖騰及彩繪P1030187 (640x481).jpg  小米祭活動的佈景及道具仍在P1030186 (640x481).jpgP1030189 (640x481).jpg 圍牆旁有三棵綠意盎然的大榕樹 

已廢校多年的歷坵國小,2006年開始整建後,成為部落的聯合辦公室、社區關懷據點及社區發展協會的根據地,只見操場上還保留著今年夏天小米祭活動的竹鞦韆設施,而白牆黑色屋頂的校舍背後襯著青山及藍天白雲,連日來不甚晴朗的山海景觀,在此似乎得到完全的補償。

P1030202 (640x481).jpgP1030193 (640x481).jpgP1030195 (640x481).jpg 棚架籃球場也有鮮豔的彩繪欣賞P1030198 (640x481).jpg 用石板堆砌的花圃P1030197 (640x481).jpgP1030199 (640x481).jpgP1030200 (640x481).jpg 造形特殊且各異的洗手台P1030196 (640x481).jpgP1030192 (640x481).jpg 舊校舍與社區僅一路之隔

歷坵村四面環山,風光明媚,村落僅有一百多戶人家,居民多數務農為生,除了為人熟知的野溪溫泉之外,著名的農產品還包括小米、洛神花、咖啡等等,每年8月的小米祭,以及11月的洛神花季活動,可說是年度二大盛事。

從歷坵國小開始步行,享受在狹窄交錯的社區巷弄間踅來踅去,這天是平常日,或許都還在田裡工作吧,偶聞民宅傳出人聲及狗吠聲,路上不見任何人影,只覺一派寧靜祥和。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

光聽說加路蘭遊憩區是台東海岸一處制高點,可以同時眺望廣闊的太平洋以及連綿的都蘭山脈,就讓人期待不已!

抵達時馬上為遼闊的山海之美所震撼,終於目睹前幾天一直無緣相見的湛藍海景,得以盡攬從小野柳、都蘭灣到都蘭鼻的海岸風光,雖然天邊雲層仍厚,太陽卻是熱情無比,就算烈日當頭,絕美的海天一色,還是格外令人心醉,根本捨不得轉開視線!

P1030058 (640x481).jpgP1030060 (640x481).jpgP1030061 (640x481).jpgP1030065 (640x481).jpgP1030066 (640x481).jpgP1030068 (640x481).jpgP1030069 (640x481).jpgP1030070 (640x481).jpgP1030072 (640x481).jpgP1030077 (640x481).jpg 就算試圖用慢速留住浪濤聲也枉然 

加路蘭距離小野柳風景區不遠,從台東市富岡漁港往北走大約1公里,位於11157公里附近。看似平坦遼闊的大草原,原是空軍建設志航基地時的廢棄土放置場,經過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多次規劃整理,用生態工法加以開發,如今一變而為台東熱門的遊憩區。

除了山海景觀引人留連,草坪上兀立許多漂流木裝置藝術作品,在烈日下不斷閃閃發亮,成了另一項吸睛的焦點,常見遊客在其間穿梭拍照,嘈雜的人聲幾乎蓋過拍岸的浪濤聲據說這裡也是手創市集的新聚點,每年夏秋之際常會集結一群東海岸藝術創作的愛好者,可說充滿著濃厚的自然與藝術氣息。

P1030083 (640x481).jpgP1030089 (640x481).jpgP1030063 (640x481).jpgP1030062.JPGP1030067 (640x481).jpgP1030074 (640x481).jpgP1030064 (640x481).jpgP1030085 (640x481).jpgP1030088 (640x481).jpgP1030086 (640x481).jpgP1030087.JPGP1030090 (640x481).jpg P1030092 (640x481).jpgP1030093 (640x481).jpgP1030091.JPG

上圖「大地的洗禮」是我最喜歡的作品,加路蘭是東河鄉的阿美族部落,阿美族語稱為「kararuan」,意指洗頭髮的場所,由於北方的小溪富含黏地礦物質,是過去附近阿美族人洗頭的地方,據說洗後頭髮會更顯烏黑亮麗,所以又名黑髮溪,加路蘭也因此得名,藝術家藉由漂流木創作出秀髮迎風飛揚的意境,讓人對古老傳說更能心領神會呢。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

來到台東,問當地人哪裡好玩,他們肯定要思考半天,因為好玩不是重點,重要的是生活體驗,而生活當然不脫離飲食大事,所以只要一問到小吃,每個人口袋裡似乎都有不少私房名單。

像這間位於正氣北路上,緊鄰著鯉魚山風景區的昱禎臭豆腐專賣店,才開店不過3個多月,當地人就極力推薦,據說好滋味是沿自台東一間著名店家,傳承的風味卻更甚老店!掌廚的老闆娘是嫁來台灣16年的越南籍配偶,她跟先生原是老店的員工,接觸臭豆腐這行已經11年,因為先生年紀漸長,孩子又還小,所以才決定自行開業。

(台東之四)台東特色小吃 就連在地人都推薦(台東之四)台東特色小吃 就連在地人都推薦

現點現做的臭豆腐,搭配店家自製的新鮮泡菜,上面再灑些九層塔細末調味,既好看又提味,臭豆腐吃來果真外酥內軟,泡菜嚐來更是鮮脆爽口,別忘了再跟老闆娘要一些自製的辣椒醬,味道其實不辣,比起市售辣椒醬清爽許多,還帶著一股特殊馨香。

(台東之四)台東特色小吃 就連在地人都推薦(台東之四)台東特色小吃 就連在地人都推薦 店內還有免費冬瓜茶招待(台東之四)台東特色小吃 就連在地人都推薦 自製的辣椒醬有股特殊馨香

此外,一樣位於正氣北路上的台東神農青草茶總店,也是當地人的最愛,除了知名的青草茶及蓮藕茶,還有獨特的檸檬牛奶,光聽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。

只是招牌完全被店前的濃密菩提樹擋住,從對向騎車經過很容易錯過,還好趕緊回頭問了路人,才沒有多騎一大段冤枉路。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原本只為一睹琵琶湖的迷人風采,才決定走訪台東森林公園,沒想到整座公園魅力無法檔,就像一塊大磁石,讓人難以自拔!

位於台東平原東北角的台東森林公園,北邊緊鄰著卑南溪及台東大堤,東面是太平洋,南端跟另一座海濱公園連成一氣,距離台東市區僅幾分鐘車程,不僅是台東市民的後花園,近年也成為炙手可熱的觀光景點。

P1030161 (800x601).jpg 公園入口就在中山路的盡頭 P1030163 入口處的公園導覽地圖 P1030164 (800x601).jpg 看來令人心曠神怡的大草原

整座公園東西長約3公里,南北寬約800公尺,佔地面積大約280公頃,相較嘉義民雄森林公園足足有15倍那麼大,也比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大上10倍有餘。

這裡原是防風保安林地,據說以前每到9月10月東北季風開始吹襲時,大量風沙會壟罩整個台東市,種植防風林後情況終於獲得改善,如今還幸運化身為市民休閒運動的重要空間,坐擁蜿蜒交錯的自行車道、行人步道、濃密的森林、一座天然湖泊以及兩座人工湖泊。

停留全台首座公益旅店愛馨會館天期間,我們都會利用傍晚時分來此騎車或散步,真的當它是自家後花園一般,園區入口還設有停車場,且提供腳踏車租借,不僅交通便利,可說相當容易親近。

P1030165 (800x601).jpgP1030040 (800x601).jpg 迂迴迷人的花架隧道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

早上7點就被窗簾後的太陽給鬧醒,真不愧是日出的故鄉啊!慶幸老天爺賞個大晴天,完全掃除昨天下午的陰霾,一骨祿跳下床,決定先來趟晨光漫步,好好享受老天爺的恩賜

 

P1020864 (640x481).jpg P1020865 (640x481).jpg 從怡心亭眺望連綿的青山

DSC_0526.JPG 翻拍2014金針花季折頁,青山農場就在遊客服務中心附近。

 

相較今早蔚藍透澈的天光,回想昨晚在雨霧交加、天色轉暗之際,車行蜿蜒缺少路燈的產業道路,一路上心情忐忑,只能期待趕緊抵達位於海拔八百多公尺的青山農場,彷彿已經是上輩子的事了。

 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9月底,秋老虎太陽威力正強,計畫展開醞釀已久的台東慢活之旅,第一站是號稱全台最美的火車站,多良車站,剛好就在日出的故鄉。

 

P1020816 (640x481).jpg 入口處是一段迂迴的上坡路

P1020815 (640x481) 有村落的簡介及意象歡迎你

 

多良車站位於太麻里鄉多良村,是個廢棄多年的火車站,東鄰太平洋、西倚南大武山,站址原是山坡地,兩端均為隧道,當初南迴線規劃時,因瀧溪站至金崙站區間較長,選擇在此興建號誌站供單線列車交會,從1992年10月開始正式營運,直到200671日因業務清淡結束旅客業務同年101日正式裁撤,這個高架設計的招呼站算算不過經歷10來年的歲月,它的美景卻一直沒有被世人所遺忘。

 

文章標籤

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