隙頂,除了是國內著名的高山茶茶鄉,也是熱門的觀霧地點,擁有得天獨厚的視野景觀,加上就位於台18線阿里山公路旁,交通相較便利,一月下旬,決定來此跟雲海約約會 ! 而二延平步道的終點,大約海拔1400公尺左右,就是這趟約會的目的地,可說是阿里山山脈最低海拔的雲海落腳處 !
步道起點位於阿里山公路53.5公里處附近,路旁設有木造觀景平台,走上一小段石階路,還有一座木造涼亭及洗手間,每逢假日,總是熱鬧非凡,除了是登山健行的休憩點,也成為遊客賞景聚餐的好去處。
沿著枕木階梯一路往上,雖然不時得要休息喘口氣,冬季走來其實相當舒適,步道兩旁盡是細緻修長的石竹林,以及自然濃密的原生林。
石竹又稱轎篙竹,適合生長於海拔900~1800公尺的山區,常見於岩石地或陡坡上,不僅平易近人,也是阿里山的特產及獨特風情呢,因彈性佳早年常用來抬轎子,讓轎夫的肩頭負擔輕鬆許多,因而得名,在阿里山公路未通車前,輕巧的二人轎曾為奮起湖一帶的山徑,增添不少喜氣。
來到距離起點大約500公尺處,視野頓時豁然開朗,巨石駁坎所在的梯型茶園終於到了 ! 茶園的駁坎是由整地挖出的巨石堆疊而成,據說茶園中的巨石,從早年的共存、第二代搬遷到再度回歸,曾歷經三個世代,如今,不僅深具生態保護意義,也成為當地獨特景觀,偶爾還能在巨石上發現沉積的化石遺跡呢 !
台灣「高山茶」主要產於嘉義縣及南投縣的中海拔地區,根據專家研究,全世界最優良的茶園,集中在北迴歸線附近約50公里以內的山區,而阿里山山脈正好位於這個精華地段,拜阿里山公路開通所賜,多年來已成許多國內外愛茶人士的找茶之地。
隙頂位於隙頂山與二延平山之間,早年先民從兩山之間的孔隙入山開墾,是隙頂地名的由來,從龍美到隙頂之間,因道路隨著山勢不斷攀升,八掌溪與曾文溪上游的氣流在此地交會,才造就它成為阿里山公路最近的觀霧地點。
只是,這天的天空不太作美,偶有雨絲飄落,不知單純陰天雲層太厚,或是加上霾害所致,不僅無法盡覽遠方連綿的玉山山脈及寬廣的嘉南平原景觀,山巒疊翠的景色也不如預期,更別提雲海、夕陽的美景,不過視野倒是一片開闊,群山彷彿蓋著一層薄紗,猶如一幅潑墨山水畫,邊走邊欣賞,只覺得身心份外舒暢。
一路氣喘吁吁,來到第二處觀景涼亭,決定好好歇口氣,隱約可見下方的八掌溪河谷,據說每當冬季時節鋒面來臨前後,除了觀賞雲海,甚至有機會目睹壯麗的雲瀑景觀,從上方的二延平山一路緩緩流向曾文溪谷,光想像就讓人神往不已啊 !
再加把勁,終於抵達終點的第三處觀景涼亭及平台,全長大約1公里的上坡路,慢慢走至少要費時1小時,不過開闊的視野已是值回票價 ! 雖然天候不佳,發現此處逗留賞景的遊客還真是不少,當然包括守候多時的攝影人士,近年來,步道終點已成為攝影愛好者及遊客眼中熱門的觀霧地點,據說熟門熟路的民眾往往循產業道路開車上來,雖省時省力,卻少了爬山樂趣及健身益處,實在可惜 !
有人說要欣賞阿里山的日出及雲海,必須碰運氣,幾次造訪總是撲空,確實是可遇不可求啊 ! 只能想像著,在阿里山山脈的前山,清晨的日出,用美麗的萬丈光芒,輕輕喚醒沉睡的群山,而午后交會的氣流,順著二座山慢慢往上爬,化身為一片雲海在眼前緩緩移動,接著落日餘暉跟著揮灑絢爛色彩,猶如一幅活生生的大自然曠世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