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上旬,因著一場研習活動,首次深入位於中海拔的「楓葉故鄉」奧萬大,這趟深山之旅,除見識到豐富的森林樣貌與自然生態,了解原住民跟這塊土地的緊密連結,更深刻感受不可小覷的大自然威力。
來到交通管制處,觸目所及帶來極大視覺反差,翠綠的萬大(霧社)水庫風光,非常賞心悅目,相較一旁仍在趕工的山壁補強工程,像被削去半邊山頭的崩落處,看來仍相當怵目驚心。去年卡努颱風重創仁愛鄉奧萬大山區,聯外道路柔腸寸斷,園區許多美景更是不復原貌,包括入口的瀑布區、好漢坡步道等等。
路邊岩壁開著藍色小花的盾果草,是等候放行期間的一大驚喜,似乎昭告著世人,就算天地曾經變色,我依然堅守著一方寸土,讓美好生命得以繼續開展。
種植在自然教育中心旁的香杉(巒大杉),聽說年歲40有餘,早已蔚然成林,只可惜午後雷陣雨報到,且一直下到晚間,沒有多餘時間在靜謐園區漫步探索,殊為可惜。
聽說園區不僅設置鳥巢箱,還有蝙蝠箱呢
初秋的夜間依然熱鬧非凡,蛙鳴蟲叫不絕於耳,因正值秋蟬大發生期,幾乎每棵樹上都有羽化的痕跡,或是正在上演一場緩慢變裝秀,相較之下,更顯我們是一群匆匆過客。
雖然最後無緣目睹貓頭鷹的身影,很開心經過風雨洗禮,園區依舊生機盎然,夜漸深,不好打擾青蛙的好事,該為精彩的夜觀畫下句點了。
第二天趁著早餐前,小逛一下園區,藍天蔚然如洗,在綠樹及草原陪襯下,更顯透亮,只見前方樹上有一群台灣藍鵲正喧鬧著,看來鳥兒也紛紛起床用餐了呢!
被青山綠樹圍繞的綠野山莊是昨晚落腳處
上午是我最期待的森林療癒微旅行,終於圓滿昨天下午的森林浴缺憾啊!
在步道上遊走的大型蜘蛛
步道旁的蛛絲毛藍耳草
陰濕岩壁上的尖舌草
在自然教育中心環教師帶領下,沿途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引人駐足,萬大溪的景觀變化也不禁發人省思,萬大溪是濁水溪的源頭,如今雖然不具發電功能,河床堆積的泥沙可是南投重要的「黑金」產業。由於奧萬大的地質多屬板岩、頁岩,一是輕度變質岩,一是沉積岩,容易受風雨侵蝕,只是大自然循環受氣候變遷影響,讓破壞更顯劇烈。
遠方的森林邊緣已遭泥沙覆蓋
近看河床上逐漸枯黃的森林景觀
俯瞰下方施工中的清水溪橋
路邊的台灣櫸木頭有小蠹蟲留下的美麗刻痕
回望清水溪橋,隱約可見殘留的好漢坡步道遺跡,而只剩屋頂的廁所因被巨大岩石擋住才免於被沖走,在蔚藍的晴空下,好個美麗與破壞並存的畫面!
廁所屋頂遺跡
開始走進森林公園步道
落葉堆中的蛞蝓
奧萬大吊橋對面的松林區,是今天旅程的折返點。吊橋長180公尺,縱深90公尺,橋下是萬大溪的支流萬大北溪,走上吊橋,涼風習習,青山環伺景致更是舒適宜人。
美麗的鳳蝶與紅色欄杆相輝映
吊橋上的昆蟲還真是不少
松林區旁的能高安東軍縱走路線出口
中午的部落特色餐盒,跟昨天的獵人便當一樣色香味俱全,只是改用可重複使用的植物葉片盛裝,搭配著竹製餐具,不僅帶來豐富的視覺饗宴,更具環保理念。
這兩天品嚐不少原住民風味料理,包括香糯米、鹿肉、苦花、馬告、紅肉李果醬,及許多產自當地的有機無毒食材。期間透過松林社區高詠斐理事長的分享,更加認識泛泰雅族人與奧萬大的深刻關係,得知這裡曾是原住民的重要獵場,而日據時期為解決泰雅族與布農族的衝突紛爭,日本人將賽德克族遷至松林部落加以牽制,三方族群從此比鄰而居,呼應現在的「親愛村」地名,真是不得不的相親相愛啊!
紋面是泛泰雅族的傳統文化
繡眼畫眉的鳴叫聲是原住民眼中的預言
故事牆彩繪泛泰雅族的生存與榮耀
社區壁畫盡是原住民的生活傳統與智慧
殘存的木屋有小黃為伴
安靜的部落街道
家戶旁種植著樹豆
松林部落導覽地圖
本次見習活動,不論生態或人文解說,均能明顯感受講師們對在地的深刻情感,加上內容趣味橫生,更是讓人不禁莞爾,如同園區及原住民部落面臨風災考驗,必須思考如何在變與不變之間生存,且不斷在美麗與破壞之間擺盪,卻始終幽默以對,實在令人佩服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