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坐火車從花蓮太魯閣回台北,一過瑞芳就覺得是從天堂再度回到人間,我想太魯閣跟草嶺古道對我而言就是天堂吧!農曆春節的最後一天假期,決定走趟久違的草嶺古道,距離上次的拜訪已不知過了幾個寒暑,格外想念,只是內心又愛又怕,上次芒花季的人潮記憶猶新,默默祈禱不要摩肩擦踵就好。
感謝老天爺賞個大晴天,照例先來到貢寮火車站附近的便當店,沒有招牌的小店,位於安靜的街道上,卻製作出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便當,豐富又單純的美好滋味,總能鼓舞必須長途步行的心情。店家每天早上八點就開賣,不過周一下午兩點公休,可別晚到撲空了。
由於近午時分才抵達,買了當天僅存的招牌便當,決定先停留遠望坑口,溫飽我們的胃。以前習慣坐火車到貢寮火車站,再一路循柏油產業道路步行到登山口,這次則開車走濱海公路而來,將汽車停放在遠望坑親水公園,大約可縮短一小時的步行時間。
近年才規劃興建的遠望坑親水公園,是一處相當不錯的遊憩點,設有停車場、涼亭、木棧道、水池,一旁溪水清澈冰涼,還能順便欣賞優美的的田野風光。
決定從遠望坑口走到啞口觀景亭就折返,單趟距離大約四公里,沿途指標清楚,循登山口產業道路繼續上行,大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,雖值正午,卻完全感覺不到驕陽的威力。
清乾隆末年,台灣北部土地利用漸趨飽和,葛瑪蘭(現宜蘭縣)受高山阻隔、地廣人稀,成為大陸移民新樂園,吳沙率眾墾荒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,當時除了透過險惡的海上交通,「淡蘭古道」的開闢更有其重要歷史任務。
淡蘭古道分成北路、中路及南路,北路又稱「官道」,經瑞芳、猴硐、雙溪、貢寮到宜蘭大里,是軍事防守、傳遞公文及商旅往來的交通要道,可說是發展最早的歷史古道。
草嶺古道則是「北路」其中一段,因穿越兩縣市分界山「草嶺」而得名,如今已成新北市貢寮區到宜蘭縣頭城鎮一條熱門的登山健行步道,屬於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範圍。
由於位處台灣最潮濕的區域,沿途盡是夾道的常綠闊葉樹林,以及最具亞熱帶雨林特色的樹蕨—筆筒樹,不僅是蕨類中的巨人,也是台灣的瑰寶。
終於抵達草嶺古道步道北口,時光彷彿回到早年,更恍如來到人間仙境,遺世獨立的感受愈來愈濃。曾興盛達百年之久的淡蘭古道,直至鐵公路開發才逐漸式微,古道的鋪設採用當時最常見的砂岩作為材料,後來雖然重新以砌石鋪設,依舊古意盎然。
將近一公里的連續上坡石階路,對一般民眾來說或許是一項挑戰,不過伴隨著遠望坑溪淙淙的流水聲,以及蟲鳴鳥叫聲,慢慢走似乎也不是難事。
來到一處開闊平緩的草原,終於可以稍微喘口氣。這時才發現天空開始下起了毛毛雨,西部山下明明還是大晴天,甚至可清楚看到遠處的碧海藍天,真正見識到這裡的潮濕多雨,以及山區「東邊飄雨西邊晴」的善變氣候。
再加把勁,上個坡來到三級古蹟「雄鎮蠻煙」摩碣處,大石碑位於古道半山腰,海拔約240公尺處,相傳是清同治六年(西元1867年)劉明燈北巡噶瑪蘭時,因大霧彌漫方向難辨,且聽說當地蠻煙瘴霧經常危害過往商旅,遂題下「雄鎮蠻煙」四個大字,藉以鎮壓山魔。
經過同樣是三級古蹟的「虎字碑」,看著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,先民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,更是令人感佩。
強風、細雨再加上濃霧,依稀能體會當年蠻煙瘴霧的情景,此處已接近山嶺啞口,只能隱約辨識上方的觀景亭。
獨享完全被雲霧包圍的啞口觀景亭,算是難得的體驗,想像著美麗廣闊的山海景觀,當天氣晴朗時,不僅能清楚回首貢寮方向的來時路,還能遠眺大里一帶的海天一色及龜山島,路程的疲累頓時一掃而空。
回程時看著一片白霧下,滿山遍野迎風飛舞的白背芒,草嶺之名真是實至名歸啊!
沿途常見的另一種蕨類植物—台灣山蘇花,又名鳥巢蕨,雨天讓它更是如魚得水,看來比它著生的植物還翠綠茂盛。只是要留心下過雨的石板比較濕滑,尤其是下坡路段,建議穿著止滑舒適的鞋子,最好再帶件輕薄雨衣,以免山區氣候多變,隨時可能淋成落湯雞。
再次走回開闊的草原,突然發現遠處有一戶民宅,應是如今古道旁唯一的住家,難怪會出現小心牛隻出沒的警示,想到以前曾看過牛隻攻擊民眾的新聞報導,算是美好寧靜中少見的威脅吧!還看到路邊有幾處直徑大約10公分的洞穴,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動物的家?
很快走回古道北口,才發現這個角度所見的小橋流水風光,有另一種味道,沿路其實有不少古樸可愛的小橋,值得細細欣賞。
還有不少方便民眾戲水的地方,光聽溪水聲就覺得清涼上心頭,夏天親近絕對過癮。
回想多年前,由於喜歡登山,立刻愛上草嶺古道,每年一定要來會會它,甚至跟朋友約定,元旦時登山遠眺,許下新年新希望,曾幾何時,它逐漸變成熱門觀光景點,近幾年多次與它失之交臂,不是擔心人擠人,就是氣候不佳,芒花季的活動更是讓它與我漸行漸遠,徒留遠離塵囂的美好回憶。
如此喜愛草嶺古道,除了它擁有絕佳的山海景觀,讓人彷彿來到一處遺世獨立的人間仙境,我想還滿載著當年追求夢想的回憶,是一條我連結東西部之間情感的時光道路,很高興今天我又串起了這條連結...
(以下為104/01/05的更新照片及圖文說明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