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一想到新港,心頭總是暖暖的,親切感也會油然而生,因工作之故,多年前我曾走進這個寧靜的古老小鎮,得以認識這片豐饒的土地,及一群有溫度的在地居民,也深刻體會他們努力建構心中美好的家園,而這些由社區人事物交織而成的珍貴記憶、經驗與憧憬,一直不斷感動、滋養著我,今天就帶大家走一趟新港歷史的發源地~鄰近北港溪畔的「板頭村」

P1020547.JPG 用馬賽克拼貼設計的板頭村地圖

新港的地名源自「笨新南港」,可說是「古笨港」聚落的延伸,三百多年前,流傳著「一府二笨三艋舺」的說法,古笨港曾留下開台第一村的美名。

古笨港大約位於今嘉義、雲林兩縣交界的北港溪一帶,因原住民稱北港溪為「笨港溪」而得名,從明朝末年到清朝乾隆中葉,笨港街一直是人煙密集的大街市,所以「笨港」在臺灣近代移民拓墾過程中曾扮演重要角色,後來因洪水為患及漳泉移民間紛爭不斷,迫使「笨港南街」的漳州人集體搬遷至現在蔴園寮「新南港」一帶

P1020482.JPGP1020483.JPGP1020479.JPGP1020480P1020486.JPG 主祀水仙尊王的水仙宮

首先來到位於「舊南港」的「水仙宮」,是嘉義縣唯一的二級古蹟,已走過200多年歷史,雖然遭受無數洪水及地震影響,必須不斷整修甚至搬遷,廟中如今仍保留許多木雕及彩繪珍品,斑駁的色彩依稀透露昔日的繁華歲月。

P1020490.JPGP1020491.JPGP1020488.JPGP1020487.JPGP1020481.JPGP1020484.JPGP1020489P1020494.JPG 近北港溪畔的農田風光

當歷史記憶不斷褪色,傳統技藝卻在這裡開出繽紛絢爛的花朵。

位於風頭水尾的板頭村,原是淳樸安靜的農村,近年卻開始成為國內旅遊的新亮點,其中新港的歷史建築「復興鐵橋」,也是國內現存五分車最長的一座鐵橋,以及停駛多年的嘉北線鐵道遺址,還有曾挖掘出不少先人遺物的「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」,均是難能可貴的人文風景,而北港溪堤防牆上全台首座大型的剪黏及交趾陶壁堵作品,綻放著美麗逼真的苦楝樹及芙蓉花,更是讓人眼睛一亮。

P1020527.JPGP1020528.JPGP1020529.JPG 橫跨北港溪的復興鐵橋P1020530.JPGP1020534.JPG 早年嘉北線五分車鐵道遺跡P1020532.JPGP1020531.JPG 「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」展示P1020535.JPGP1020537.JPG 想像歷史的印記在綠疇中展開P1020536.JPGP1020526.JPGP1020538.JPG 原鄉四季苦楝樹剪黏作品P1020539.JPG 交趾陶壁畫「世外陶源三醉芙蓉」

從仰之彌高且華麗細膩的廟宇殿堂裝飾,變身為日常生活的美麗風景,古老小鎮開始顯得活力十足,就像試圖追回往日的美好景象。

只見各色作品從北港溪堤防邊一路延伸到田間小路、農家及舊車站,板頭村儼然成為一座熱鬧的交趾剪黏藝術村,透過新港的在地工藝,以柔和且生動的藝術表現手法,打造出跟鄉村自然景色融合的生活美學空間,也為傳統技藝及寧靜村落注入新活水,而2005年成立的「板陶窯」,可說是背後重要的大功臣

P1020541.JPG 藝術牆區可愛的陶偶P1020525.JPG 一家一故事P1020543.JPGP1020542.JPG 兩線交會的板頭厝車站P1020545P1020546  

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,裡頭設有交趾剪粘工藝館、體驗工坊、文化創意商品專賣店、剪黏主題餐廳等等,當您逛累了雙腳,不妨到此稍作休憩或漫步其中參觀體驗,一樣可以帶來豐富的視覺饗宴呢。

 

P1020509.JPGP1020510.JPGP1020511.JPG 主題餐廳後方庭院設計作品P1020508.JPG P1020506.JPGP1020507.JPG 走上天橋欣賞鐵皮屋頂上作品P1020512.JPGP1020513.JPGP1020516.JPGP1020515 主題餐廳牆上一片花團錦簇P1020522.JPGP1020523.JPGP1020524.JPG 前方庭院還有我最愛的青蛙陶偶

 

交趾陶的釉彩又稱寶石釉,聽說上釉後的粉色陶偶,經過第二次燒製會呈現寶石般的亮麗色澤,如同時間的千錘百鍊。而剪黏師傅的一刀一剪,將原本質樸的陶碗重新賦予華麗生命,熟練技法又該是多少歲月來養成?

 

P1020517P1020521P1020520P1020502.JPGP1020503.JPGP1020504P1020505 工藝師正忙著捏陶、上色及剪黏

P1020495.JPGP1020496.JPGP1020501P1020500P1020499P1020498P1020497 工藝館豐富的交趾剪黏展示說明

 

從明朝海盜建立的「笨港十寨」,到清朝人煙稠密的大商港,洪患、械鬥,卻讓這座開台第一村與繁華漸行漸遠。

慶幸的是,新港推動社區營造一向不落人後,多年來,除了帶頭領軍的新港文教基金會,還有不少個人或民間組織也紛紛投入,積極協助在地文化甚至工藝的復興,讓板頭村豐富的歷史遺跡及傳統的民俗文化,得以繼續保存下來,且不斷賦予新的時代精神,成為活生生的人文風景,更是令人感佩萬分呢。

arrow
arrow

    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