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春時節,陪伴母親回鄉,捨棄熱門的賞花行程,我們刻意走進一座寧靜古城,徒步漫遊在鋪著石板及紅磚的巷弄間,想像來不及參與的一百多年前,這裡曾有的繁華景象,一邊緬懷先民留下的諸多印記。

 

P_20180311_155518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0414_vHDR_Auto.jpg

 

房裡社區可說是苗栗縣苑裡鎮最早發源處,位於房裡溪北側,現今文苑國小附近,原是道卡斯族蓬山八社「房裡社」所在地,早在清咸豐年間,仕紳捐款築城,因鹽業、染布業曾盛極一時,房子遍搭遮雨蓬,主要街道鋪著石板,成為不見天日街。

 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然而,清光緒年間遭逢火災,加上受到海線鐵路設站通車,商業活動轉移影響,讓這座古城終於逐漸沒落,如今,四座城門及城牆早已灰飛煙滅,只剩順天宮、房裡溪義渡碑、蔡家古厝等景點,以及巷弄間依然錯落的老房子,協助遙想當年商旅往來、人聲鼎沸的熱鬧市集情景。

 

P_20180311_155943_vHDR_Auto.jpg 看似不起眼小廟,順天宮已走過將近300年歲月。

P_20180311_155723_vHDR_Auto.jpg 廟前的百年老榕樹及用來壓碾花生殼的舊石器

P_20180311_160106_vHDR_Auto.jpg 古城歷史解說牌

 

早年,房裡溪每遇大雨經常氾濫,與大安溪河面交錯綿延數里,行人渡河困難,常有地方土豪劣紳僱人擺渡,藉機勒索高額運費或暴力掠奪。道光十七年,淡水廳同知婁雲為革除弊端,出面邀集士紳捐助,先購置義田,再以義田租息支付義渡費用,共設置六處屬於官渡的義渡渡口,且在房裡溪畔建立義渡碑為紀,此即「房里溪官義渡」碑石的由來。

 

P_20180311_155906_vHDR_Auto.jpg 義渡碑曾一度失蹤,尋回後重立順天宮前。

 

蔡家古厝是當地著名景點,2006年曾重建,目前屬苗栗縣歷史建築,每逢假日才開放,只可惜抵達時大門已深鎖,看看時間還早,或許主人剛好不在家,只能欣賞素雅外觀,無緣入內一睹中國傳統建築之美,實在可惜。

建於1820年的蔡家古厝,佔地約600坪,距今將近兩百年歷史,據說蔡氏家族當時特地聘請中國匠師來台建造,且完全運用中國建材,像是福州杉木的樑柱、唐山石的地磚,建築氣派非凡,隨處可見作工精細的華美雕飾。

 

P_20180311_160432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0556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0337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0444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0626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0712_vHDR_Auto.jpg

 

除了蔡家古厝,古城內仍保留不少老屋,只是大多數都門戶緊閉,或是乏人管理、任其荒廢。

 

P_20180311_160744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0805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0902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0950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1033_vHDR_Auto.jpg 雖是簇新門聯,主人何在呢?

 

無意間發現一條非常有味道的曲折小巷,幾乎全是紅磚屋或土角厝,相當值得尋幽訪勝一番。

 

P_20180311_161200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1222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1305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1338_vHDR_Auto.jpg 小女孩忍不住好奇摸摸已裸露的夯實土塊

P_20180311_161406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1536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1418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1527_vHDR_Auto.jpg

P_20180311_161504_vHDR_Auto.jpg 人會老去,土牆會傾圯,仍成就一幅絕美風景。

 

靜謐氛圍加上濃厚古風,總能輕易引人發思古之幽情,看著多數古厝人去樓空,甚至傾圯,反倒是植物落腳蔓生,一片欣欣向榮,想著時間不斷向前走,前人不斷凋零,後人紛紛離鄉,雖然時間之河無法停止流動,總會帶走許多東西,卻也沉澱不少珍貴寶藏,歷經歲月淘洗越顯閃耀動人。

 

後記:

20191月上旬,得知苑裡榮獲「2019年22縣市經典小鎮網路人氣票選第一名」,內心有種莫名悸動。猶記得2014年,因工作有幸重回曾經孕育我的故鄉—苑裡,由於少小離家,加上多年疏離,不免驚奇家鄉竟然有如此美麗深厚的人文風景,尤其是質感及香味都非常迷人的三角藺草。

早年苗栗苑裡的藺編製品,曾高居臺灣特產品外銷出口的第三位,隨著塑化製品幾乎全面取代手工品,藺草工藝也跟著消失不見,多年來,山腳社區努力重振這項傳統工藝,首先找回年老工藝師,且不斷為它注入新的設計活水,繼續創造一件件細緻編織的極品,也傳達綠工藝的一貫精神,從泥土到時尚,距離真的不遠!

想更了解苑裡藺草,可參考大愛二臺「綠色幸福學」節目影片『會呼吸的綠設計』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regina.hu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